放置Cu-Fix宮內節(jié)育器后子宮的組織病理學改變
作者:[英]/Reinprayoon D…//Contraception.-1999,59.-63-65 日期:2012-11-14
宮內節(jié)育器(IUD)是當今應用最廣泛的避孕措施之一,在過去的15年間,體積小的含銅IUD已經逐漸取代了體積較大的惰性塑料IUD。在Chulalongkorn大學醫(yī)學院婦產科通過研究放置Cu-Fix IUD后子宮組織的組織病理學改變來驗證此種節(jié)育器的優(yōu)越性。Cu-Fix IUD呈線型,在一條細的類似手術縫線的尼龍線上穿6個長5 mm,直徑2mm的銅套,兩端通過兩個小的銅夾固定,尼龍線的一端打一個線結,放置時將此結刺入子宮底肌層以達到將Cu-Fix IUD固定于子宮肌層的作用,整個節(jié)育器金屬銅的面積約330mm2。Cu-Fix IUD預先安置于放置器上,安裝時,術者僅需按操作步驟進行,簡單方便,且操作過程中術者不觸及節(jié)育器,提高了無菌操作的水平。本研究共10例患者,均為因宮頸刮片巴氏染色異?;蜿幍犁R檢查可疑而行宮頸錐形切除術,術后病理診斷為宮頸原位癌或微小浸潤癌;所有患者于錐形切除術術后6周行全子宮切除術。錐切術后按常規(guī)步驟放置Cu-FixlUD,宮頸口外所留尼龍線長度約2.5cm,術后病人留院觀察3~7d;行全子宮切除術前常規(guī)行B超檢查,判定Cu-Fix IUD的位置,,術后將全子宮標本“Y”形切開,確定Cu-Fix IUD的實際位置,然后將兩種結果進行比較;取IUD固定于子宮壁端的尼龍線結周圍的子宮肌層以及子宮內膜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10例均未發(fā)現(xiàn)IUD脫落;位于固定點周圍的子宮肌層僅1例出現(xiàn)輕度單核細胞浸潤,其余9例均正常,未表現(xiàn)炎癥反應IUD周圍的子宮內膜組織病理學切片表現(xiàn)為增殖期子宮內膜伴彌漫性的單核細胞及漿細胞浸潤,這種反應為異物刺激所致而并非細菌性感染所致,與其它類型的IUD引起的子宮內膜異物反應相似。本研究顯示,將Cu-Fix IUD固定于子宮肌層是安全可靠的,不引起感染或增加因異物刺激引起的炎癥反應,且臨床方面患者無盆腔感染的癥狀和體征;Cu-Fix IUD所引起的子宮內膜的異物反應與其它類型IUD所引起的反應相似,且范圍更加局限。
自《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分冊》2000年2月第19卷第1期